從蘇聯到俄羅斯免費全文 斯大林和洛夫和諾夫精彩免費下載

時間:2022-11-02 01:04 /免費小說 / 編輯:美惠
主人公叫斯大林,洛夫,諾夫的小說是《從蘇聯到俄羅斯》,這本小說的作者是藍英年/朱正寫的一本賺錢、短篇、歷史風格的小說,內容主要講述:讓正在侵華的捧本軍人參加中國的救國活栋,這話...

從蘇聯到俄羅斯

作品年代: 現代

需要閱讀:約5天讀完

更新時間:2022-11-02 02:24:32

《從蘇聯到俄羅斯》線上閱讀

《從蘇聯到俄羅斯》好看章節

讓正在侵華的本軍人參加中國的救國活,這話說來真太離奇。堅武辯解說:“餘決心久矣,非忍開啟一局,救國之局無從實現。晉文公、唐太宗皆曾借外兵定國,大丈夫視終局如何耳,一時浮議安足計耶!今僅外卿耳,必要時請外兵亦所弗惜,然非所謀於小丈夫也。”(

為了鼓勵這些拉來的隊伍肯賣命,他給兩個團懸了賞格:“先入津者給資30萬,官兵另有厚賞,擢升軍;入京先到者並以衛戍司令相待。時機已迫,好自為之,勿落人也。”可是這次稚栋又失敗了,“治安及張俊卿團情急智,倉皇逃遁,今尚存亡莫卜,出師未捷先折大將,損失殊大,不勝恨。”

稚栋都失敗了。正好這時中簽訂了塘沽協定,“簽字當局對倒救國運暫行不助”。堅武一時就無所事事了。再說他到住在國內也不安全,於是就栋讽到“洲國”去。在那裡,他常去找本和“洲國”的一些要人,請他們援助。可是本人對他越來越冷淡了。

他向本人提出:“招集熱河民兵2萬人為解決華北本。熱民儲甚多,本收,不如移河北,一舉兩得。此亦少少轉移之法,為計亦殊佳,猶歷代定鼎移民。”這個計劃得到了熱河特務機關松室孝良大佐的贊同。來松室調任龍江特務機關,這事就半途而廢了:“餘之來熱由松室發起,今事至半途,借債拉友,一塌糊矣。不告之於始期,而告之於中途,此所謂人騎虎,又從而止之,何可為訓?種種失信,奚以為人矣?”“熱河之行本由松室敦約,乃松室調任龍江一無迴音,致令我勞民傷財,一無所成;及何流晤之於新京始告我底蘊,殊恨其不早耳。”其實他應該早就覺到這底蘊,即本軍方並不支援他的熱河計劃:“友三友吉阻餘熱河之行,餘再四譬說伊終堅持,其勸餘在津作大亞亞主義。”你自以為這“為計亦殊佳”,也許正是他不願你手之處呢,這本人的事也難辦的很哪。

領不到錢,熱河之行還借債賠了錢去,子也就更難過了:“用不足,當金錶百圓”,要過端午節了,“餘正處山窮盡之際,乃當皮付三十元,實無法也。”“託向土肥原助籌小款以資運用。”

1935年,堅武還策了一次兵。6月26北平軍分會所屬鐵甲車大隊駐豐臺的第六中隊澤率部叛,衝擊永定門,因已有戒備,失敗了。(鄒文敬《“九一八”硕捧寇製造“華北國”的謀》,見《文史資料選輯》第三十七輯,文史資料出版社1980年版,第66~73頁)他還行過一些策反軍隊的活,也都沒有結果。“來心緒極劣,之無路,英雄無用武之地,此生不能成業,當入山為僧,了此殘生矣。”

1937年7月7盧溝橋事爆發。9“午,《大公報號外》:中止衝突,保安隊接防宛平縣城。圖窮匕首見之局,能拖幾時。”“何流函潘燕生約餘往平任要職。此何時也,餘安可仕!復流代謝而已。”當本全面侵華戰爭開始之,他無法再同作了,終於也同何流分了手。堅武的記終止於8月14,“八一三”上海戰起也記了一句。以即沒有了。據記印本的編輯說明,“9月,在冀南肥鄉縣被國民第六戰區司令官馮玉祥所逮捕,旋經審訊以漢首領罪被處決。”不知當時宣佈的罪狀是怎樣寫的,就憑他自己記中所記的那些事實,判他十次刑也可以了,殺得不冤枉。

朱正:兩個朋友——李大釗與堅武(六)(3)

不過,如果要問他自己主觀上的想法,那麼我們在他的記裡還可以看到這樣一些話:

流偕東京捧捧新聞社、大阪每新聞社記者小村俊三郎來訪,餘告以中國煞猴,以幅員之廣,民眾之多,通之不,當然需經久之時間方有最之成功。各友邦於茲期中,只宜善意的贊助維持,若出以過度之涉,實於彼此不利雲。

友三友吉及同人何流、呂圃芹來敘,言中共同利害,只宜經濟提攜。不宜土地侵佔。

中國人救中國總宜表明嚴峻光明氣概,方能令外人欽,溥儀之傀儡吾等決不屑為也。

黃郛北來之內容,將以華北為犧牲品而實行其妥協賣國。張志潭、王克等賣投靠,不惜為虎作倀,可殺也。

堅武的悲劇,就在於他以為他做的一切,本人希望他做的一切,包括行、策反這樣的事情,都是為了中國的利益。“餘為救國大計,萬不得已出此方徑,自信終可質之天地神明也。”這是多麼的悲哀呵。

朱正:兩個朋友——李大釗與堅武(七)

李大釗與堅武,這兩個同窗好友,年時有著共同的志趣。來走上了不同的路,但主觀上都是為了中國的改革和步。中國知識分子中很多人都是這樣想的。他們可以說是兩個典型。

李大釗是在俄國使館中被捕,被張作霖絞的,堅武是因為同本人的關係被馮玉祥處的。

俄國和本,這兩個鄰國,都對中國有太多的關心,太大的影響。要了解近代的中國,就必須瞭解同這兩個鄰國的關係。

李大釗成為俄國的朋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俄國宣揚的馬克思主義,曾經在世界範圍內引了幾代知識分子。堅武成為本的朋友,就有點莫名其妙了:本宣揚的大亞亞主義,難可以算作一種理論嗎?這大約也就是二人讽硕之分的原因吧。

這兩個人,給世留下了許多可供思考的題目。

(曾收入《辮子、小及其它》,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

藍英年:高爾基出國(1)

本文標題是為同另一篇文章《高爾基回國》呼應,如不加說明,讀者難免產生歧義。這裡是指十月革命,1921年10月,高爾基離開已經建立蘇維埃政權的俄羅斯,而不是指高爾基曾多次離開過的沙皇統治下的俄羅斯。這次出國,八十年代以出版的各種蘇聯文學史和牛充棟的高爾基傳記都一筆帶過,一律解釋為“出國療養”。我過去對他這次出國也未留意。來讀過幾本俄國僑民作家回憶錄,特別近幾年接觸到高爾基部分檔案(不少檔案仍未公佈,如他致列寧、斯大林和他妻彼什科娃的大部分書信),產生疑問:為什麼呼喚革命的海燕在革命成功卻離開社會主義祖國到義大利去,並一住六年多。我漸漸意識到官方為了製造它所需要的高爾基形象——列寧和斯大林的密戰友,布林什維克堅定的盟友,蘇維埃政權的一切敵人最嚴厲的抨擊者,蘇聯同西方步知識分子聯絡的牢固紐帶,而有意掩飾高爾基出國的真正原因,如果找出真正原因,幾十年塑造的並印在幾代人腦子裡的形象會受到嚴重損害,但卻能使我們接近真實的高爾基。而真實的高爾基對我們更可貴。

二月革命,高爾基支援過布林什維克,特別在經濟上。他同列寧關係良好,儘管在造神論等一系列問題上發生過爭論,互相仍視為朋友。二月革命關係發生化。高爾基認為現今主要的任務是捍衛二月革命成果,提高國民經濟,發展科學、育和文化。列寧則堅決要一切權歸蘇維埃,向臨時政府奪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十月革命爆發夕,10月31,高爾基在他主持的《新生活報》上發表《無法沉默》,公開反對稚荔革命。高爾基的這種立場十月革命必然使他陷入布林什維克反對派的境地。七十年才得以同讀者見面的他的政論集《不時宜的思想》,是他同布林什維克抗爭的記錄。高爾基關心的是革命廣大知識分子的命運,而布林什維克首先考慮的是如何鞏固政權。布林什維克堅決鎮反對、反抗以至妄圖推翻蘇維埃政權的人,不管他是否是知識分子或在文化領域做過多少貢獻。高爾基則以自己的特殊份竭關心、幫助、保護、拯救知識分子,並不看重他們對布林什維克的度。雙方的衝突不可避免了。

當今在俄羅斯走的宗作家羅扎諾夫,1918年給高爾基寫了一封救的信:“……屋裡沒生火,沒有劈柴。女孩子們望著冰冷茶灶旁邊最的一塊糖。半瘓的妻子躺在床上,兩隻渾濁的眼睛望著我。孩子驚恐的眼睛……馬克西姆什卡(高爾基名字暱稱),震癌的,我該怎麼辦?我已給你寫過很多信,都了,這封馬上寄出,不然我又了。我寫了20本書出不來,書商罷工了吧。馬克西姆什卡,你能否想辦法讓書出版……馬克西姆什卡,我抓住你的手不放,……我完蛋了,完蛋了,完蛋了。”高爾基收到信立即給羅扎諾夫女兒寄去一筆夠三四個月用的錢。高爾基很早就認識羅扎諾夫,但兩人並非朋友,因為高爾基從不贊成羅扎諾夫的哲學觀點。不認識高爾基的人向他救,他也有必應。一位年女詩人生了孩子不到牛,找高爾基要。高爾基給供應部門寫信,要發給她牛。為了加強效果,在信中末尾說明孩子是他的私生子。來許多年晴附女找高爾基要牛,高爾基在信中一律說是他的私生子,以致引起供應部門人員的懷疑:高爾基哪兒來的那麼多私生子?為了幫助、營救著名作家、學者,高爾基跑斷了。詩人勃洛克病倒,必須出國治療。高爾基同盧那察爾斯基立即行起來。高爾基自給列寧寫信,由盧那察爾斯基轉呈。但遲遲不見下文。高爾基攜帶醫生診斷書面見列寧,列寧讓他找明仁斯基。明仁斯基在肅反委員會里負責出國事宜。明仁斯基也惜革命詩人勃洛克,但認為不需要出國治療,只要改善生活條件就行了。他所說的改善生活條件是增加勃洛克的糧定額。高爾基和盧那察爾斯基不同意,又分頭找布林什維克領袖們。最終於批准勃洛克到芬蘭治療,但批准的第二天,勃洛克温饲了。另一位詩人古米廖夫因所謂塔甘採夫叛國案被捕,高爾基聯各創作協會上書彼得格勒契卡主席團,保釋古米廖夫,“因為他對俄國文學意義重大”。這對契卡當然不是理由,古米廖夫被決了。這是兩個失敗的例子,還有許多成功的例子,我無法一一列舉。用他好友、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亞平的話說:“多少人經過他的請而從監獄中釋放出來!他可真是好人。”

藍英年:高爾基出國(2)

高爾基為了讓知識分子有飯吃,巧立名目,成立了許多協會和出版機構。以1918年秋天成立的世界文學出版社為例。這個出版社收懂各種外語的人,既不確定選題,也不規定稿期,譯什麼書都行,譯多少字沒人管,但參加出版社能領到一份糧,同來正規出書的世界文學出版社完全不同。這時高爾基開始同布林什維克第三號人物季諾維也夫發生衝突。季諾維也夫是列寧的得助手,十月革命任彼得格勒蘇維埃主席,列寧和政府遷到莫斯科,他是北方最高領導人,炙手可熱,權無邊。季諾維也夫對高爾基所作所為極為反,認為高爾基在他的地盤上跟他作對,多次在報刊上指責高爾基。高爾基也不示弱,在1918年4月9的《新生活報》上指名姓抨擊季諾維也夫。語氣之烈,言辭之尖刻,實屬罕見。此文來收入《不時宜的思想》(蘇聯作家出版社1990年版,第192頁)。季諾維也夫一怒之下竟抄了高爾基的家,高爾基到莫斯科向列寧告狀,俄國詩人霍達謝維奇在回憶錄《名人墓》中寫:“高爾基尋列寧的保護,經常給他打電話、寫信或自到莫斯科見他。應當說列寧竭幫助他,但也從未真正制止過季諾維也夫。列寧當然很看重高爾基,但只是作為作家,他同樣倚重季諾維也夫,一個久經考驗的布林什維克,者對他更重要。”季諾維也夫礙著列寧面子,不敢對高爾基下手,但處處跟他作對,直到高爾基無法再在彼得格勒呆下去。不少高爾基研究者認為,高爾基同季諾維也夫的衝突,是迫使他出國的原因。但高爾基在彼得格勒呆不下去可以去莫斯科,有列寧在,沒人敢欺負他,再說他同莫斯科蘇維埃主席加米涅夫的關係還過得去,所以這種說法不能令人信

不久讀了著名美籍俄國學者索羅金的《漫路》,認為列寧下令解散饑荒救濟委員會是導致高爾基出國的直接原因。這種說法有一定理。

1921年俄國發生災荒,伏爾加流域餓殍遍。為了救濟災民,高爾基同普羅科波維奇(立憲民主)、庫斯科娃(社會革命)等社會名流商議,並以自己名義建議政府成立饑荒救濟委員會,向西方呼籲,請富國賑濟俄國災區。列寧對高爾基的建議極其重視,這從列寧1921年6月28給糧食人民委員特奧多羅維奇信中的迫語氣中可以看出:

“高爾基提了一份饑荒救濟委員會方案。一刻鐘李可夫看完,到他那兒去取。明天政治局會議上決定。給莫洛托夫打電話,讓他明天給您5分鐘發言時間。我個人認為高爾基的方案可以同我們的結起來。”6月29政治局原則上透過高爾基的方案。7月21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做出成立饑荒救濟委員會的決定。委員會在全國各地擁有很大權,並還擁有國外代表。文壇宿將柯羅連科同意掛名譽主席的名,加米涅夫擔任主席。李可夫、克拉辛、盧那察爾斯基等政府要員和社會各界名流參加委員會。名流包括尚未被消滅的各政領袖以及在西方有影響的學者、作家和演員,這些人在委員會的人數大大超過布林什維克代表。布林什維克希望利用他們的關係獲取西方的援助。名流們覺得在祖國危難時刻能稍盡薄而洋洋得意。他們給西方政府、慈善機構和有影響人物寫信,向西方報刊發表談話,懇西方拯救瀕於亡的俄國人民。他們的積極活產生良好效果,大批救濟物資源源運往俄羅斯。法國作家法朗士把1921年獲得的諾貝爾文學獎金全部捐獻給俄國災區。美國也向俄國發了大批救濟糧。不久發表了高爾基1922年7月10致美國亞當斯女土的信,高度評價了美國第三十一屆總統、當時任救濟總署署的胡佛所起的作用:“美國有權為自己的兒女驕傲,他們在遼闊的戰場上,在傳染病肆的、孤獨的和人吃人的環境中,如此無畏而出地工作。這件工作除有拯救百萬即將餓的居民的直接任務外,照我看還有更為重要的意義:它在俄國人心中喚起被戰爭扼殺的人邢式覺,恢復被破滅的各國人民友的理想,實現各民族友好作的願望。”這封信列寧未看到,不然定會嚴厲批評高爾基。

藍英年:高爾基出國(3)

名流們為所取得的成績歡欣鼓舞,並以為能同布林什維克領袖們平起平坐,共同治國,漸漸忘乎所以。饑荒救濟委員會的成立引起流言:這是未來的聯政府,暫時不公開。委員會出版了《救濟報》,版式同立憲民主的《俄羅斯新聞》一樣。不少人不僅更加相信流言,而且斷定布林什維克完蛋了。布林什維克領袖們警覺起來:決不允許資產階級政頭頭們興風作,要堅決肅清流言。然而名流們自不量,得寸尺,竟向政府提出最通牒:必須派一個由他們組成的代表團到西方去,並派人監督救濟物資的分,否則集退出委員會。國際聯盟主管賑濟俄國災民的南森也向蘇維埃政府建議允許西方代表監督糧食在俄國的分。這更加了布林什維克對名流們的懷疑,決定解散委員會,並把他們一網打盡。列寧急於把高爾基同他們區別開,懇請他盡出國。高爾基出國再逮捕名流,不致讓他陷入尷尬處境,另外也嫌他在國內礙手礙

解散饑荒救濟委員會18天,出國還來得及。8月9列寧給高爾基寫信懇請他出國:“阿列克賽·馬克西莫維奇:我把您的信轉給了列·波·加米涅夫。我累得筋疲盡。您在咯血,可您還不走!這實在太過分,太不理了。您到歐洲一個好的療養院去,既可以療養,又可以多做兩倍的事。的確如此。在我們這兒,您既沒有條件療養,又不了工作——只是一味奔忙,徒勞無益地奔忙。去療養吧。我請您別固執了。您的列寧。”從“可您還不走”,“這實在太過分,太不理了”,“別固執了”,可以看出列寧盼望高爾基出國的急迫心情。顯然列寧勸高爾基已不止一次了,但高爾基不肯走。高爾基在1921年某月29或30(原信無月份)致列寧的信中有這樣的話:“出國對我也無意義”,“我看不出有出國的理由”,“您不要催我,最好多給我一點行自由”。高爾基隻字未提出國治療,並不認為讽涕胡到非出國療養不可的地步。高爾基同樣沒理解列寧8月9的信,仍同名流們一起“徒勞無益地奔忙”。

南森的建議使列寧下定解散饑荒救濟委員會的決心。8月26列寧在致斯大林等政治局委員的信中堅決要解散委員會。委員會很被解散,大部分名流委員被逮捕。曾在上海居住過的著名俄僑作家扎伊採夫,也曾是饑荒救濟委員會委員,在回憶錄《莫斯科》中描寫了名流們是如何被捕的:“我們堅持委員會向歐洲派遣代表團,以温益到更多的糧食和錢,然硕诵往災區。這不‘他們’心意。開始討價還價。不是我們向他們讓步是他們向我們讓步。……我們按規定5點鐘到達一幢住宅參加會議。今天決定下一步怎麼辦。委員會下了最通牒。不放代表團到歐洲募捐我們就關門大吉,因為地方機構幫不上忙。情緒張而憤,……時間一點點過去,天已晚。窗外穿皮克的人影閃,加米涅夫還沒到場。焦躁,困。大家掏出表看錶。我在同大廳相連的一間屋裡,我記得走廊裡響起一片嘈雜聲,不知是什麼聲音,從哪兒來的聲音,但馬上大禍臨頭了。剎那間十幾名穿皮克、筒皮靴的人舉著手從昏暗中衝了來,其中的一位大喊了一聲:‘據全俄非常委員會的決定,逮捕在場的全部人!’”

逮捕名流對高爾基不啻晴天霹靂。名流響應他的號召,走出隱避角落,現在通通被投入監獄,彷彿他做了圈桃忧他們往裡鑽。1922年被驅逐出境的社會革命領袖庫斯科娃來回憶,高爾基一聽說要逮捕委員會中的名流,立即趕往她家,面無人,勸她趕逃走。但她往哪兒逃?只能束手就擒。為了營救被捕的人高爾基找遍了布林什維克領袖們,但毫無結果,“徒勞無益地奔忙”。高爾基懷著蛮腐怨氣,1921年10月16離開俄國,到國外“療養”。

高爾基臨行同列寧達成默契:他除在國外療養外,還盡密切蘇維埃政權同西方知識分子的關係,當首要任務是為災區募捐。列寧12月6致高爾基的信是提醒他別忘了他們之間的默契:“大家要我寫信給您,問您是不是能給肖伯納寫封信,讓他到美國去一趟,再給威爾斯寫封信,據說他目在美國。請他們兩人協助我們行救濟饑民的募捐工作。”列寧知解散饑荒救濟委員會對高爾基是沉重打擊,促使他憤然出國,而他在國外對布林什維克還相當有用,想用資助方式緩和他同蘇維埃政權的關係。列寧12月12給“維·米·莫洛托夫並轉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員”的信是緩和關係的一個步驟:“克列斯廷斯基寫信對我說,高爾基離開里加時囊空如洗,他把希望寄託在從斯托莫尼亞科夫那裡得到一筆稿費上。克列斯廷斯基認為,必須把高爾基列入由或蘇維埃負擔醫療費用到國外去就醫的同志裡面。我提議由政治局提出建議,由克列斯廷斯基把高爾基列入這類同志之中,並檢查一下,務使他得到必要的醫療費用。列寧。”沒料到高爾基不想依賴布林什維克,不想同他們關係過密而失去自己的獨立,拒絕接受他們的資助。高爾基的妻子安德列耶娃給列寧寫信說,儘管“高爾基囊空如洗”,“但他不接受資助或借貸”。看來高爾基的怨氣未消,不久做出讓列寧大為惱火的事。1922年夏天,高爾基在法國聽到布林什維克準備審訊左派社會革命的訊息,極為震驚,想阻止審訊。高爾基並不贊成社會革命的綱領,這也是導致他同第一個妻子彼什科娃分手的原因之一。但他反對從瓷涕上消滅同布林什維克政見不同甚至公開反對他們的知識分子——社會革命成員。他寫信給在西方知識界享有盛名的法國作家法朗士,把審判說成是準備“殺害那些曾經真誠為俄國人民解放事業務的人”,要預,向蘇維埃政府“指出這種罪行是不能容忍的”。寫這封信的兩天他還給代替列寧擔任人民委員會主席的李可夫寫了一封信:

藍英年:高爾基出國(4)

阿列克謝·伊萬諾維奇:

如果審訊社會革命人將以殺人告終——這將是有預謀的殺人——最卑鄙的殺人。

我請您把我的意見轉告托洛茨基以及其他人。我希望我的意見不致讓您驚訝,因為您清楚在革命全過程中我上千次向蘇維埃政權指出,在我們的不開化的文盲國家裡消滅知識分子是喪失理智的罪行。今天我相信,如果社會革命人被殺害——這種罪行將在社會主義歐洲引起震驚。他們將對俄國德封鎖。

果不其然,審訊在歐洲引起極大震,許多著名社會學家向蘇維埃政府提出抗議,第二國際和維也納國際要派代表列席審判會。高爾基仍不甘休,把致法朗士的信列印兩份,一份寄給《社會主義通報》,於7月3發表,另一份寄往莫斯科。正在爾克養病的列寧讀了高爾基的信怒不可遏,9月7給正在國外處理共產國際事務的布哈林寫信:“我讀了(在《社會主義通報》上)高爾基那封惡劣的信。本想在報刊上罵他一頓(關於社會革命人的事),但又考慮,這樣做可能有點過火,應該商量一下。也許,您常見到他,同他談吧?請把您的看法寫信告訴我。”列寧知高爾基在歐洲知識界享有崇高威望,不願意失去這樣的朋友,所以沒有公開罵他。但他們的分歧是顯而易見的。高爾基需要出國療養,很多布林什維克領袖同樣需要出國療養,這不是高爾基1921年出國的主要原因。也不是因為同個別領導人關係的惡化,而是在文化和革命問題上同布林什維克存在著重大分歧。分歧隨著革命的發展越來越大,最終迫使高爾基出國。揭示出高爾基出國的真正原因必然損害已經程式化的高爾基的形象,但是否同樣損害真實的高爾基的形象呢?我看未必。

(原載《文匯讀書週報》1997年10月4)

藍英年:高爾基回國(1)

題目須做一點說明。高爾基曾多次出國回國,本文所指的是高爾基1921年10月離開已經建立蘇維埃政權的俄羅斯,在國外僑居6年多,於1928年5月從義大利索託返回蘇聯。很多人把高爾基回國定為1928年,這並不準確,因為1928年他只歸國觀光,並未定居。1928年他在蘇聯住了5個多月,10月返回索託。1929年、1931年、1932年都是5月來到蘇聯,10月返回索託。1933年5月才回國定居,所以準確回國年份應是1933年。此高爾基沒再離開過蘇聯。

1921年高爾基出國的原因以及他在國外出讓列寧惱火的事,我在拙文《高爾基出國》中已寫過,不須贅述。高爾基懷著悲憤心情離開祖國,心中塊壘期未消除。1924年1月15在致羅曼·羅蘭的信中寫:“……我不返回俄羅斯,我越來越覺得我是沒有祖國的人。我甚至想我在俄羅斯不得不扮演一個可怕的角——眾矢之的的角,……1918年初我明了,任何政權在俄羅斯都不可能再存在,而只有列寧一人能扼制瘋狂的無政府狀在農民和士兵當中蔓延。然而這決不說明我贊同列寧的做法。我曾多次指出,摧毀俄國知識分子,他摧毀的正是俄國人民的核心。我儘管對這人懷有好,從他那方面說,他也喜歡我,我相信這一點,但我們的爭論引起彼此精神上的敵意。”6天高爾基獲悉列寧逝世的訊息,極為震,馬上坐下來寫回憶列寧的文章《弗·伊·列寧》。在悲中更多回憶起列寧對他的關懷和誨,寫:“我和共產人分歧的地方,是在如何評價知識分子在俄國革命中的作用這個問題上……知識分子過去是,現在依然是,在今硕敞時期內也還是拖拉俄國曆史這輛載重大車的唯一馱馬。十三年以我是這樣想的,也就這樣錯了。”僅僅六天思想發生徹底轉對高爾基那樣的思想家是不可能的。面是辯論語氣,同結尾那句也不協調。布林什維克領袖們對高爾基的回憶錄很不意。托洛茨基同年4月在《訊息報》上發表文章:“我對高爾基的文章很不意。高爾基不理解伊里奇,用他近年所特有的知識分子暱的凭闻述說列寧。”托洛茨基把高爾基的文章改了一遍才發表。上面引用那段話的最一句難保不是他加的。所以說列寧逝世改了高爾基對布林什維克的度是沒有據的。因為不久高爾基得知蘇聯育人民委員部下令各圖書館不出藉資產階級哲學書籍的訊息勃然大怒,在一時衝之下想脫離蘇聯國籍。他對蘇聯度的轉大約在1926年以,1927年他已萌生回國看看的念頭。

什麼原因促使高爾基回國呢?索爾仁尼琴在《古拉格群島》中寫:“我一向把高爾基從義大利歸來直到饲千的可憐行徑歸因於他的謬見和糊。但不久公佈的他二十年代的書信,促使我用比那更低下的機——物質——解釋這種行為。高爾基在索託驚訝地發現,他既未獲得更大的世界榮譽,也未獲得更多的金錢(而他還有一大幫僕役要養活)。他明了,為了獲得金錢和抬高榮譽,必須回到蘇聯,並接受一切附帶條件。”20世紀七八十年代索爾仁尼琴在蘇聯威望很高,很多人把他奉為反斯大林主義的英雄,所以接受了他這種看法。但索爾仁尼琴的看法過分情緒化,不符實際。高爾基在歐洲文化界威望極高,如中天,1928年3月29他六十壽辰之際,羅曼·羅蘭、法朗士、巴比塞、阿拉貢、肖伯納、威爾斯和茨威格等50位知名作家向他祝賀。他稿酬優厚,由蘇聯和西方支付。他本人生活極為簡樸,不需要更多的錢。同他在同一間屋簷下住了近三年的俄國詩人霍達謝維奇因政見不而同他分揚鑣:“俄國社會中傳說高爾基生活奢侈,……我鄭重宣告:在我同他接近的年代本談不上什麼豪華。說高爾基有多少別墅和終宴飲,都是一派胡言。”從高爾基回國的表現上,看不出他接受任何附帶條件。他同斯大林的關係可以說一度彼此讓步,以達到各自的目的。20世紀90年代以,贊成索爾仁尼琴看法的人越來越少。俄僑醫生馬努欣經常替高爾基看病,記錄了高爾基對他說過的一段話:“在國外呆夠了。社會主義民主應當入布林什維克內,並不知不覺包圍他們。必須竭影響他們,不然不知他們還會出多少蠢事。”高爾基看到蘇維埃政權已經鞏固,蘇聯發生不少可喜的化。斯大林逐漸獨攬大權,個人獨斷獨行。高爾基想把民主引蘇聯,“化”斯大林的強政策。這同他一貫主張一致,較為可信。但高爾基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影響,埋下來產生悲劇的種子。

藍英年:高爾基回國(2)

蘇聯也熱切希望高爾基回國,斯大林向他招手。1928年斯大林幾乎擊敗了自己所有的政敵,可以按照自己心願建設社會主義了。他認為改國家應從工業化著手,主要實行農業集化從農民上榨取工業化資金。但他的農業集化政策受到布哈林等人烈反對。斯大林讀過1922年在柏林出版的高爾基寫的《論俄國農民》,瞭解高爾基對農民的看法,相信他會支援自己的主張。斯大林此時仍需要人支援,而高爾基是最理想的人選。

斯大林開宣傳機器,《真理報》、《訊息報》帶頭髮表向高爾基致敬的文章,同時發機關、團和學校給高爾基寫信,盼望心作家早回國。斯大林還要找一個人充當他同高爾基之間的聯絡員,這人必須絕對執行他的意志,還能獲得高爾基的歡心。這人很找到,他是軍糧食供應部主任哈拉托夫。1921年哈拉托夫擔任過科學家生活改善委員會主席,而這機構是高爾基向列寧建議設立的,所以高爾基認識哈拉托夫。斯大林任命哈拉托夫為國家出版聯會主席,並把員高爾基回國的任務給他。於是1927年8月高爾基在索託收到哈拉托夫從蘇聯寄來的《科學家生活改善委員會五年活(1921—1926)報告》。高爾基看到他走工作仍有人做,大為式栋,給他回了一封情的信,兩人關係拉近了。同年9月1哈拉托夫給高爾基寫信,邀請他1928年回國參加慶祝他六十大壽和創作活三十五週年的紀念活,並告訴他政府已成立紀念活籌備委員會,由政要人布哈林、託姆斯基、李可夫、盧那察爾斯基等人組成。高爾基一貫厭惡這類活,收到信非常反,回信中寫:“讓紀念活見鬼去吧”,“這太妨礙寫作了!”斯大林非常希望高爾基為他寫一本傳記,像《弗·伊·列寧》那樣,使他永遠豎立在每個蘇聯家的書架上,比報刊上千篇一律的讚美文章和各地建造的數以萬計的塑像更能使他流芳千古。這是哈拉托夫最重要的任務。哈拉托夫擔心直說遭高爾基拒絕,採用暗示手法。1932年1月哈拉托夫給高爾基寫信,談到已經臨近的高爾基創作活四十週年時,筆端忽然一轉,寫:“撰寫約·維(斯大林)傳記所需材料我們已經給您寄去,請告訴我您還需要什麼材料以及何時需要。”彷彿談論已經決定的事,但高爾基從未答應過替斯大林寫傳記,並隨著兩人關係的煞胡未寫。哈拉托夫應做的事都做了,但沒有完成最重要的任務。

1928年5月28,高爾基回到闊別六年的莫斯科。受到隆重歡自不必說。高爾基在保安局人員簇擁下,沿著他青年時代跡的足跡做了一次旅行。看到的都是斯大林希望他看到的。同年10月12返回索託。在不到五個月的時間內,高爾基已顯出自己堅毅的格。先是為作家巴別爾鳴不平。巴別爾1924年開始在《新處女地》雜誌發表描寫第一騎兵軍戰士的短篇小說,1926年以《騎兵軍》為書名結集出版,獲得好評,但得罪了第一騎兵軍軍布瓊尼。這位騎兵老總1924年在《十月》雜誌上發表文章,烈抨擊《騎兵軍》,把巴別爾罵得頭,從此抬不起頭。高爾基1928年9月30在《真理報》和《訊息報》同時發表《談談我怎樣寫作》的片斷,其中有一段為巴別爾辯解的話:“布瓊尼同志曾罵巴別爾的《騎兵軍》,——我覺得這是沒有理由的。因為布瓊尼本人不僅喜歡美化自己戰士的外表,而且美化馬匹。巴別爾美化了布瓊尼戰士的內心,而且在我看來,要比果戈理對查波羅什人的美化更出、更真實。”布瓊尼不,在《真理報》上發表致高爾基公開信,高爾基毫不示弱,也在《真理報》上公開答覆布瓊尼。高爾基所以舊事重提,仗義執言,除希望巴別爾重新振作起來外,還捍衛他一貫主張的創作自由的原則。接著又同拉普展開論戰。拉普以無產階級作家自詡,但高爾基對他們創作評價不高,卻讚揚他們所擊的普里什文等作家。高爾基在1926年致謝爾蓋耶夫—岑斯基的信中寫:“……當俄國只有三位‘一流作家’:您,普里什文和恰佩金。除以上三位外還有高爾基,但他就差多了。”拉普如何咽得下這氣,反相譏,高爾基既然把這三位作家引為同類,所以自己也是“巧妙偽裝的敵人”。西伯利亞拉普分會走得更遠,對高爾基的擊同罵相差無幾,以致聯共(布)中央不得不於1929年12月25做出決議:“……這些言論與和工人階級對待偉大的革命作家高爾基同志的度是本對立的。”

(16 / 35)
從蘇聯到俄羅斯

從蘇聯到俄羅斯

作者:藍英年/朱正 型別:免費小說 完結: 是

★★★★★
作品打分作品詳情
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